餐厅是一种幸福的、普遍的异托邦,现代都市人对“云南”这个符号的向往,是对所在都市的空间与时间的一种反向心理映射。设计团队在这个项目上,平实地表达出项目的差异化场地特点,强调本身以深圳为载体,在内部空间形成一个空间容器,承载着以餐厅为内涵的地域文化主题。设计以干栏式建筑(又称吊脚楼)为原型,它来自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的热带气候和山地地形与深圳地区具有相似性,其空间形式正是设计师寻找的这种通透自由的构架方式。通过适度地将云南的一些场景或文化元素抽象化、纯粹化,置于深圳都市背景之中,营造一个具有感官互动性,但精神又相对独立的空间。设计希望坚持这样的纯粹性,让食客走进来就明确地感知到整个空间的状态,希望食客从入口风物区到一层二层的餐厅是一个从视觉和流线上都连贯的空间,这是我们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
原有场地两层平面较为不规整,且竖向重叠区域有限,一层的空间比较高耸,而二层的空间狭长且蜿蜒。这样的空间特质即是一种设计挑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启发点,设计希望巧妙地运用这种错动的层间关系,去营造一种漫游式的登高体验。干栏式建筑启发而形成的构架以一种纯粹连续的姿态,将层间的各种限制消化其中,保留且利用了一层空间原有层高的特点,顺应流线自然地联系了上下层的空间。在设计中去思考如何联系上下层的同时,强化空间本身特点,是一个梳理并重新制造秩序和逻辑的过程。在这样的思考下,最终呈现的主体是一个在错动的节奏中,连续而纯粹的结构系统,是使用者游走空间时去体验和感知的媒介。
设计中纯粹的空间构架形式、整体的材料运用、以及灯光的层次搭配,不仅给整个就餐空间带来一系列流动的空间序列感,还为餐厅设置了一种开放式的社交背景。在这个序列中,空间的层级是由其使用状态决定的,通过梳理区分,营造出不同的就餐体验来为这一社交背景增加层次感。例如开放的过道可以穿过不同的空间形态;有保护姿态的构架形成了较为私密专属的就餐空间;而与构架遥而相望的墙下座位,在壁灯光照下划定了自己的领地感;而一层的大长桌则是强调一种更为开放互动的体验。食客可以选择自己舒适的社交状态,走进来,专注在一日的饮食上,专注食物带来的地域感知。
室内设计:A.R.C. 几合建筑
项目地址: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万象城
主创设计:陈若凡
设计成员:陈颜逸,周星辰,朱雯诗,冯小清,张鑫
项目面积:470平米
设计时间:2024年
项目阶段:概念设计
项目摄影:Icyworks,ZC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Studio